您现在的位置: 新安人才网首页 > 专题新闻 > 正文
为何如此揪住“状元”不放?
2009年7月23日 10:42    来源:新浪   浏览次数   关键字:状元
 

    前不久有一条消息,说是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开始二审《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(草案)》,该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,“各类学校不得利用考生成绩和名次在媒体、互联网站和户外广告上进行宣传”。

    这条规定是有明确指向的——多年来,每次高考之后,教育主管部门总会发出通知,“要求”各地不能公布“状元”名单,不得炒作“状元”,可是,通知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,考试分数公布不久,各地各科的“状元”便新鲜出炉,一系列与“状元”相关的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展开,培养“状元”的学校为之欢庆,各路商家则大力开发“状元”商机。人们希望,通过法律,可以减少或杜绝这种失去理智、盲目“迷信”高考考分的行为。

    大学录取中极为正常。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,质疑的声音符合了大众的心态,几乎所有笔者接触的高中老师都认为,自主招生不是中国高校招生的趋势和潮流,考生还是要靠卷面分数吃饭,准备高考才是头等大事。而最近一个时期来,恢复全国统一高考、划出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、宁愿少要几个钱钟书也要基本的教育公平的声音,越来越响亮。 在这样的情形下,高考“状元”会冷下去,不会被揪住不放,倒成了一件奇怪的事。如果高校无法树立具有公信力的形象,高校综合评价学生素质进行录取的自主招生就无法进一步推行,以高考分数为唯一依据的高考录取制度就得长久维持,我们的“状元”,也就会一直这么“红”下去。所谓的学生综合素质,也就靠边去。 所以,与其构思无法实现的规定、发出管不了事的通知,还不如在树立高等教育公信力上多下工夫,据有关报告,我国高等教育公信力持续下降,在笔者看来,这正与“状元”之热呈“负相关”。当有一天,高校的公信力得以树立,自主招生得以推行,综合素质被全面考量,高考“状元”也就自然无法再热。 
 
    但,这条规定能起到期望中的效果吗?来看眼下的另一条消息。

    为大家知道,只有卷面成绩的高低才真正管用。学生的所谓素质,除非被确认为“加分”因素,几乎派不上丝毫用场——大学根本就没有机会来看你的素质,也不会根据你的综合素质来进行录取。这种情况下,考场上的佼佼者自然是老师的“钟爱”、学生中的“牛人”,他们的学习经验、考试心得,成为学生争相获取的法宝,也就毫不奇怪。而这由此变成报纸的销量、网络的点击率、书商的发行量,也就十分顺理成章。 值得注意的是,家长、学生和学校关注高考的热度,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同步提升。一些地方的大学录取率已经达到80%,也就是说五个高中毕业生中有四名上大学,但家长和学生的高考焦虑却日益严重,因为新的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,进一步展开。可以说,这种新的高考竞争趋势,让“状元”更受宠,让“状元题材”更受欢迎——“状元”对名校的选择,可以为有多少做着名校梦的后来者们以“参考”和“启迪”啊。 有诸多人士呼吁,大学应该改革录取方式,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。而从2003年起,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进行5%自主招生以及后来进一步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,这种自主录取的特点是,高考成绩只需达到规定的当地重点录取分数线(或者放松到低于该校录取分数线20分),被学校通过笔试、面试等考核手段确定具有自主录取资格的考生,即可被招生学校录取。这种招生,初期受到了一定的“追捧”,可是随着深入推进,社会舆论对其公平、公正的质疑日益强烈。质疑的意见认为,“分数公平”是当今社会诚信状态下唯一可以保障的公平,面试考核隐含着诸多不公正的因素,无法让大众相信其公平与公正。更有一些人认为,中学里的高分考生,居然落榜大学的自主招生,显得不可思议。这其实是对新录取制度的完全误读,因为在新录取制度中,分数只占一定比例的权重,学生的其他素质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,很显然,高分者不一定在综合素质体系中有优势,落榜也就合情合理——这在国外

    据报道,5月14日,《1999~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发布,发布者宣称,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,发布有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等榜单。可以说,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利用“状元”为大学、为中学进行宣传的大型活动。

    面对这一消息,我们很容易想像,即便相关法规通过、即便相似法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推出,“状元”的热度并不会降低,有关状元的“宣传”与“炒作”,并不会由此而减少。

    前不久有一条消息,说是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开始二审《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(草案)》,该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,“各类学校不得利用考生成绩和名次在媒体、互联网站和户外广告上进行宣传”。 这条规定是有明确指向的——多年来,每次高考之后,教育主管部门总会发出通知,“要求”各地不能公布“状元”名单,不得炒作“状元”,可是,通知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,考试分数公布不久,各地各科的“状元”便新鲜出炉,一系列与“状元”相关的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展开,培养“状元”的学校为之欢庆,各路商家则大力开发“状元”商机。人们希望,通过法律,可以减少或杜绝这种失去理智、盲目“迷信”高考考分的行为。 但,这条规定能起到期望中的效果吗?来看眼下的另一条消息。 据报道,5月14日,《1999~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发布,发布者宣称,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,发布有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等榜单。可以说,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利用“状元”为大学、为中学进行宣传的大型活动。 面对这一消息,我们很容易想像,即便相关法规通过、即便相似法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推出,“状元”的热度并不会降低,有关状元的“宣传”与“炒作”,并不会由此而减少。 之所以通知和法规不管作用,之所以社会如此热衷于“状元”,“抓住”状元不放,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高考录取制度,以分数高低作为唯一录取依据,必然诞生推崇“状元”的结果。这样的录取制度,也必然引导关注考试的高分,把“状元”作为基础教育的标杆。 一直以来,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尝试推行素质教育,但素质教育每每到了考试,便完全没有了地位,便统统让位于考试,因之所以通知和法规不管作用,之所以社会如此热衷于“状元”,“抓住”状元不放,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高考录取制度,以分数高低作为唯一录取依据,必然诞生推崇“状元”的结果。这样的录取制度,也必然引导关注考试的高分,把“状元”作为基础教育的标杆。

    一直以来,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尝试推行素质教育,但素质教育每每到了考试,便完全没有了地位,便统统让位于考试,因为大家知道,只有卷面成绩的高低才真正管用。学生的所谓素质,除非被确认为“加分”因素,几乎派不上丝毫用场——大学根本就没有机会来看你的素质,也不会根据你的综合素质来进行录取。这种情况下,考场上的佼佼者自然是老师的“钟爱”、学生中的“牛人”,他们的学习经验、考试心得,成为学生争相获取的法宝,也就毫不奇怪。而这由此变成报纸的销量、网络的点击率、书商的发行量,也就十分顺理成章。

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家长、学生和学校关注高考的热度,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同步提升。一些地方的大学录取率已经达到80%,也就是说五个高中毕业生中有四名上大学,但家长和学生的高考焦虑却日益严重,因为新的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,进一步展开。可以说,这种新的高考竞争趋势,让“状元”更受宠,让“状元题材”更受欢迎——“状元”对名校的选择,可以为有多少做着名校梦的后来者们以“参考”和“启迪”啊。

    前不久有一条消息,说是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开始二审《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(草案)》,该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,“各类学校不得利用考生成绩和名次在媒体、互联网站和户外广告上进行宣传”。 这条规定是有明确指向的——多年来,每次高考之后,教育主管部门总会发出通知,“要求”各地不能公布“状元”名单,不得炒作“状元”,可是,通知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,考试分数公布不久,各地各科的“状元”便新鲜出炉,一系列与“状元”相关的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展开,培养“状元”的学校为之欢庆,各路商家则大力开发“状元”商机。人们希望,通过法律,可以减少或杜绝这种失去理智、盲目“迷信”高考考分的行为。 但,这条规定能起到期望中的效果吗?来看眼下的另一条消息。 据报道,5月14日,《1999~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发布,发布者宣称,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,发布有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、1999-2006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等榜单。可以说,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利用“状元”为大学、为中学进行宣传的大型活动。 面对这一消息,我们很容易想像,即便相关法规通过、即便相似法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推出,“状元”的热度并不会降低,有关状元的“宣传”与“炒作”,并不会由此而减少。 之所以通知和法规不管作用,之所以社会如此热衷于“状元”,“抓住”状元不放,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高考录取制度,以分数高低作为唯一录取依据,必然诞生推崇“状元”的结果。这样的录取制度,也必然引导关注考试的高分,把“状元”作为基础教育的标杆。 一直以来,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尝试推行素质教育,但素质教育每每到了考试,便完全没有了地位,便统统让位于考试,因
 
    有诸多人士呼吁,大学应该改革录取方式,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。而从2003年起,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进行5%自主招生以及后来进一步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,这种自主录取的特点是,高考成绩只需达到规定的当地重点录取分数线(或者放松到低于该校录取分数线20分),被学校通过笔试、面试等考核手段确定具有自主录取资格的考生,即可被招生学校录取。这种招生,初期受到了一定的“追捧”,可是随着深入推进,社会舆论对其公平、公正的质疑日益强烈。质疑的意见认为,“分数公平”是当今社会诚信状态下唯一可以保障的公平,面试考核隐含着诸多不公正的因素,无法让大众相信其公平与公正。更有一些人认为,中学里的高分考生,居然落榜大学的自主招生,显得不可思议。这其实是对新录取制度的完全误读,因为在新录取制度中,分数只占一定比例的权重,学生的其他素质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,很显然,高分者不一定在综合素质体系中有优势,落榜也就合情合理——这在国外大学录取中极为正常。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,质疑的声音符合了大众的心态,几乎所有笔者接触的高中老师都认为,自主招生不是中国高校招生的趋势和潮流,考生还是要靠卷面分数吃饭,准备高考才是头等大事。而最近一个时期来,恢复全国统一高考、划出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、宁愿少要几个钱钟书也要基本的教育公平的声音,越来越响亮。

    大学录取中极为正常。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,质疑的声音符合了大众的心态,几乎所有笔者接触的高中老师都认为,自主招生不是中国高校招生的趋势和潮流,考生还是要靠卷面分数吃饭,准备高考才是头等大事。而最近一个时期来,恢复全国统一高考、划出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、宁愿少要几个钱钟书也要基本的教育公平的声音,越来越响亮。 在这样的情形下,高考“状元”会冷下去,不会被揪住不放,倒成了一件奇怪的事。如果高校无法树立具有公信力的形象,高校综合评价学生素质进行录取的自主招生就无法进一步推行,以高考分数为唯一依据的高考录取制度就得长久维持,我们的“状元”,也就会一直这么“红”下去。所谓的学生综合素质,也就靠边去。 所以,与其构思无法实现的规定、发出管不了事的通知,还不如在树立高等教育公信力上多下工夫,据有关报告,我国高等教育公信力持续下降,在笔者看来,这正与“状元”之热呈“负相关”。当有一天,高校的公信力得以树立,自主招生得以推行,综合素质被全面考量,高考“状元”也就自然无法再热。

    在这样的情形下,高考“状元”会冷下去,不会被揪住不放,倒成了一件奇怪的事。如果高校无法树立具有公信力的形象,高校综合评价学生素质进行录取的自主招生就无法进一步推行,以高考分数为唯一依据的高考录取制度就得长久维持,我们的“状元”,也就会一直这么“红”下去。所谓的学生综合素质,也就靠边去。

    所以,与其构思无法实现的规定、发出管不了事的通知,还不如在树立高等教育公信力上多下工夫,据有关报告,我国高等教育公信力持续下降,在笔者看来,这正与“状元”之热呈“负相关”。当有一天,高校的公信力得以树立,自主招生得以推行,综合素质被全面考量,高考“状元”也就自然无法再热。

 
 
收藏】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【发表评论

相关新闻
·高考状元如何才能“勇闯”职场? ·职场观察:状元为何不如“第十名”?
·“高考状元”为何职场非状元? ·高考状元入职场后之三大关键词
·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 ·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
·1999-2008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 ·美国名校为何不重视“高考状元”
·专家徐小平:状元可能成为实际生活的弱者 ·北大刘明利:状元只是优秀学生的代表

 
个人登陆

会员名
密 码
忘记密码 初次访问者
本站文章搜索
关键字
求职技巧
[简历攻略] 安徽招聘网:个人简历自我
[简历攻略] 安徽招聘网:一份好的简历
[面试宝典] 【招聘会通知】新安人才网
[面试宝典] 视频面试小tips,了解
[跳槽秘笈] 新安人才网跳槽攻略:什么
[跳槽秘笈] 好工作与你总是无缘?是不
[职场薪情] 跳槽薪资没翻倍?这些工作
[职场薪情] 谈谈:年终奖的那些事
[职业规划] 安徽招聘网带你浅谈职业规
[职业规划] 新人玩转职场?三步走准没
[法律天地] 警惕刷单类诈骗,以免上当
[法律天地] 协议期、试用期、见习期,
最新招聘
安徽启迪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[05-18]
合肥市遇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[05-18]
合肥三和管桩有限公司 [05-18]
安徽华扬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[05-18]
鸿泰财富中心安徽分公司 [05-18]
上海镕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[05-18]
安徽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[05-18]
安徽力宇电脑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[05-18]
合肥美时美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[05-18]
新安猎聘 [05-18]

 

欢迎光临新安人才网